胡侃CS TOP SCHOOL(计算机系...

声明:本文转载自 一亩三分地 ,版权归原站所有。

推荐:如今去国外深造比过去方便很多,但计算机领域的顶级牛校申请还是竞争很激烈。本文作者介绍了自己眼中的各高校的申请情况,希望对学子有所帮助。

这几天有几个人来跟俺讨论美国计算机专业顶尖牛校的申请,说来说去,发现有些问题的答案在一亩三分地论坛里就有,也收藏在1.3 acres bbs今年的申请手册里了,但是貌似不挂在我blog上,总是有人看不到 :(

我把年初论坛大牛psyence写的文章贴在这里,这篇文章结合目前的形势,点评排名靠前的计算机系申请难度,分析自己的申请思路,总结得很透彻。也许这个系列的文章未必适用于你的具体情况,但是我建议打算申请phd,尤其是名校的同学仔细读一读。

胡侃CS top school申请(一)——CS top school点评

题记:

这一系列的文章主要是写给普通学校想要申请CS top school PhD的同学,但我想里面的一些内容对申请其他tier的申请者,以及其他专业的同学也会有帮助。这并不是一篇全面的申请手册,只是我自己在申请过程中的一些想法,供大家娱乐用。本文首发于一亩三分地论坛。

美国大学招国际学生的一个很大的考虑是diversity。当中国学生的quota上升至饱和时,我们的竞争对手便不再是美国本土学生或者印度学生,而是来自中国的学生,来自一个学校的学生,尤其是同一个实验室的学生。这一点上,thu等学校的申请者肯定深有体会。在巨大的压力之下,勤劳的中国学生常常会用应试的能力把一件事情做到畸形的极致,比如TOEFL,GRE,套磁,甚至出现了大规模的、针对优秀学生的申请专业培训。在竞争的压力之下,人的劣根性也显现了出来,出现了诸如冒名写信declineoffer,向美国学校检举拿到offer的同学行为不检之类的丑闻。我很难相信国内的申请环境会越来越健康。

现在中国的优秀学生中,越来越多的人对申请认识更多,也做得更专业。但是,有如此巨大比例的中国优秀学生申请国外PhD这件事本身,就是极其异常的。在申请之前,或许应该想清楚你念PhD究竟是为什么,你有没有别的路可以帮你达到这个目的;甚至,这个目的本身,究竟值不值得你去为之付出。

在清醒的认识申请之前,请先清醒的认识自己的人生。

=================================================================

Do not take US news ranking seriously!

很多人(包括一些美国学校)都相当在意US news ranking。对于new comer来讲,US news ranking其实是有一定的误导性的。我仅就自己的感受和一些流传下来的说法随便八卦一下我比较熟的top CS学校(没有点评到的可能是我不清楚的学校)。同一个系列的学校从很多方面而言都差不多。当然,对于PhD而言,最重要的永远是individual faculty。

超级难申超级优秀超级全面系列:Stanford/UC Berkeley/MIT

这三个学校在research上非常全面,几乎没有弱项。尤其是MIT的工作,相当有impact。这三个学校reputation相当优秀,申请难度很大。细说的话,MIT稍微比Stanford和Berkeley好申一些,Stanford最难。对于MIT/Stanford,www.1point3acres.com/bbs我私认为是光凭自身硬件搞不定的(可能THU除外)。我听说过的所有国内学生申请成功的例子,除了自身硬件牛以外,都是由有international reputation的prof(很多还不止一个)强力推荐。当然,这两个条件本身就有很大的关联性。欢迎大家补充exceptionalcase J

超级难申超级优秀系列:Caltech/Harvard

没错,排在第二档就是Caltech和Harvard这两个USnews十名开外的学校。这两个学校无论从reputation,faculty质量还是申请难度来说,绝对和上面三个不相上下。但是由于department比较小,所以ranking不是很高。Caltech总共只有15个prof,可以说是每个人独当一面。Harvard的强项是theory,不够全面。但是,如果你的运气好到在这两个学校刚好有match的prof的话,那么,如果没有上面三家的offer,我建议优先考虑这两家。

非常难申非常优秀超级全面系列:CMU

CMU可以说是计算机类学校中的一枝奇葩,schoolof computer science下6个department。Research相当全面,水平也很高,尤其是AI相关的方向。CMU因为department比较大,招的人相对多,申请难度比上面5所小不少。但是仍然是甩开后面学校几条街的。

比较难申非常优秀系列:Princeton/Washington/Cornell/UIUC/Austin/Toronto

这6个学校reputation都相当好,research各有优势,princeton/washington的申请难度大于cornell/uiuc/austin/toronto。

Princeton的theory不错,department比较小,申请难度相对大,喜欢招thu pku的学生。

Washington的system一流,申请难度不知道为什么也比较大。

Cornell相对平均,theory不错,整体来讲感觉research有点偏理论。比如它家一个做ml的prof,就喜欢在COLT SODA上发paper。

UIUC是老牌engineering学校,system不错。不过我感觉UIUC的ranking跟department size + 它家engineering的reputation有关。UIUC prof的权力相当大,陶瓷相对有用。

Austin的AI非常好,network有个相当牛的prof,其他不大清楚。

Toronto是这次唯一一个美国以外的学校。Toronto的reputation也相当好,faculty质量也很高,申请难度和这一档的其他美国学校相当。我个人觉得对于没有想清楚又无力自费美国ms的申请者,在CA念一个master作为缓冲是一个相当不错的选择。

比较难申ivy系列:Yale//Brown

这三个是ivy里面剩下的比较靠前的学校。这三个学校faculty很多都是名校毕业,但是active的也不算多。Department很小,申请难度比较浮动,总体说来跟上面的那6所差不多。不过如果不是有特别喜欢的prof或者有ivy情结或者想转行的话,还是建议优先考虑上面那6个学校。

相对难申各有所长系列:Wisc/UCLA/UMD/UMich/UCSD/UMass/UNCC/UPenn

上面这一系列学校基本上reputation不错,research不够全面但是各有所长。申请难度跟申请者的学校背景
关系比较大。其中UCLA比较难申。

Wisc DB不错,不过去年似乎走了几个大牛。听说有人预言5年内跌出前20。虽然我觉得没有那么夸张,不过感觉确实在走下坡路。

UCLA的vision/network相当不错。加上UCLA有非常牛的应数支撑(对于CS而言,math比engineering重要多了),和相当不错的地理位置,在这一档的学校中应该是稍有优势的。不足之处就是资金比较紧张,招的人相当少。

UMD的IR和AI不错,想做IR的也可以考虑一下它家的School of Information。

UMich是老牌engineering school。感觉和UIUC比较像,不过明显要差一个档次。UMich的research整体偏engineering。DB应该还可以。另外做IR的可以考虑一下UMich的School of Information,这个department基本上是全美top3的。

UCSD是system不错,而且学校出门5分钟就到海滩,相当有吸引力。

UMass的IR/AI相当好,尤其是Andrew McCallum相当活跃。

UNCC的graphics/vision的faculty相当多,不过其他的方向就相当弱。

UPenn的AI不错,有名垂AI史的Michael Kearns坐镇。如果跟他的话走academic路线就基本没问题了。

比较奇怪的学校系列:Gatech

选校的时候,我把Gatech的faculty都点了一遍,居然没有找到一个感兴趣的。不仅是我,很多我认识的今年申请top学校的,包括os/db/network/ai/theory的人,都因为找不到感兴趣的faculty所以没有申请。这对于一个top10的学校而言,是很不正常的。

胡侃CS top school申请(二)——残酷申请纲领

在讲具体的申请步骤之前,我觉得应该先八一下申请之前要做的一些思想工作。听说破的预购快9万了,随手取了个名字,见笑了。

Motivation系列

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于一亩三分地论坛

这一系列的问题基本上是属于老生常谈系列了。诸如要不要出国、出国为了什么、出国好还是留下来好,etc。这个我就不准备谈了,每个人选择不同。而且你让我这么一个还没有出国念graduate的没有什么工作生活经历的人来谈这个问题,纯粹就是玄幻。凡是写过AW的同学都不会信。

我私认为这个问题没什么需要过多考虑的必要,它就是二选一。不过如果这个问题对你的申请过程带来了负面影响的话,诸如一边申请一边犹豫之类的,那么我建议你先想清楚。因为申请本来就是一个四面楚歌的事情,攘外之前还是要先安内。

申请目标系列

和motivation这种比较玄幻的话题相比,我认为申请目标才是值得仔细考虑的问题。申请目标不是具体的选校,而是你决定申请的目标与你的实力的相对比值。简单说来,就是你是准备申请高于你水平的学校、平于你水平的学校还是逊于你水平(这个估计没有)的学校。

如果你的目标是逊于你水平的学校,那么你只需要别把申请做砸就行了。如果你的目标是平于你水平的学校,那么你可能需要好好作文书,适当和faculty联系,去掉可能造成random结果的可能。www.1point3acres.com/bbs如果你的目标是目前你还达不到的学校,那么你做的事情可能就要高上一个数量级,甚至尝试一些剑走偏锋的方法(这个后面再八)。

我相信每个人都会在心理期望能够天降dream school的offer——当然,daydream是不用花任何努力。但是根据科幻的80/20原则,你需要付出超过正常发挥你的水平的4倍努力来追求你的dream——显然,对于CS而言还不止,top4的申请难度经常让人感到甩开后面学校一个数量级。但是这是绝对可能的,我今年至少听说了3个例子。但是这又是绝对痛苦的,就像你想在高考只剩一个月时,把成绩提高100分。

你的申请目标决定了你的申请计划,你的申请策略,你申请所要花费的时间,你申请所需要花费的精力,甚至是你的申请结果(如果你的条件不是牛得或者菜得太离谱的话)。我的建议是,你的申请目标最好与你这个人的做事风格consistent。如果你是一个关键时刻就爆发的人,那么可能追求dream school会适合你。如果你只是一个打酱油的,那么可能追求一个fair evaluation更好。

在申请之前,考虑清楚申请目标是最最最最重要的事情。定下目标之后,请对申请的过程和结果做好心理和生理的准备。

Niche系列

Niche将是一个贯穿整个申请过程的观念,尤其是对于top school。Niche在business中大致是指合适自己存在的位置。

top school的申请,说白了就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你的任务就是想办法找到一个你想去的坑,且在占坑的萝卜中,排得越前面越好。其实这个问题我们大部分早就很熟悉了——还记得高考填志愿的时候是怎么估分算人头的么。只不过这次申请者的排序不是一个全序,只不过这次的申请者和学校可以interaction,只不过这次的学校可能有不同的录取标准。但是它本质上是一个同样的问题。

想通了这一点,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就很简单了。无非是了解你申请的学校——你的坑,了解你的竞争对手——其他的萝卜,和设计你自己这只萝卜。

胡侃CS top school申请(三)——萝卜和坑的问题

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于一亩三分地论坛

所谓萝卜和坑的问题,其实这就是一个信息收集和分析的过程。

找出你target的坑

其实这一步也就是一般所说的选校。但是很多人把选校这个问题理解得太机械了。

比如说,一般选校就是dreamschool选几个,正常的选几个,safeschool选几个。然后很多人就对着usnews ranking随便选选,或者简单粗暴的划个范围选上20多个学校。稍微好一点的会参考下以前学长学姐的选校名单。如果你是一top20的水平,你这样是申请top30的学校没问题,申请top20的学校要点运气,申请top10的学校那简直就是撞大运了。我估计大部分人还没有nb到诸如MIT往下只申6个学校或者直接Cornell保底的水平——当然我认识有几个是这样搞的,而且他们选校比我仔细多了。

在选坑之前,一个非常重要的大前提是

重视申请传统的力量

很多申请top学校的申请者所在的学校都有一定的申请传统。比如说princeton的theory可能要留一两个坑给thu,sjtu的某个lab的人喜欢用UIUC保底,wisc基本给中国几个比较好的学校固定的quota的坑。

我写这个系列的文章在于八卦一些让申请取得突破的方法。研究传统并不是我这篇文章的重点,但是请做好基本功。

讲如何选坑之前,我们先明确一点

真正要选的不是学校,而是faculty member

很多人都认为对于PhD来说,导师比学校重要很多,其实选校也是一个道理。比如cornell今年db组唯二的faculty某德国人觉得天气太冷(?)缩回EPFL了,你这次要是申请cornell的db方向基本上就是向committee申请把自己的材料扔进垃圾桶——虽然cornell号称把area作为secondary consideration。

一般说来,好的faculty不是一窝蜂的挤在top4。所以,如果是target在top 20的申请者,可能你需要把top30的faculty member都看一下。

在选择faculty member时,一个常见的问题是到底是按照兴趣选择还是按自己的经历选。我的观点是

对于CS而言,请尽量选择跟自己经历match的faculty

CS是一门很实际的学科。www.1point3acres.com/bbs实际的意思就是如果你对某个topic有兴趣的话,那么你应该在一个星期之内对它有比较深入的了解——CS可能是免费literature最多的学科,半个月之内有自己的可能并不十分smart的idea并且实现一个prototype——大部分情况下你只需要一支笔,一张纸和一台计算机,以及一个月之内有初步的结果——而大部分人的申请时间跨度绝对在一个月以上。

所以说,对于CS的申请者,如果你对某一个你从来没有涉足的area或者topic有serious的research interest,我不知道你自己觉得是不是convincing。

在选好了一堆faculty member之后,一个更重要的事情是

请确定你target的faculty在今年还有opening

但是很多人在写PS/SP的时候常常犹豫到底要不要提prof。最常见的问题是要是提了prof那个prof刚好不招人怎么办。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再简单不过了,直接问问不就得了。据我自己www.1point3acres.com/bbs的经历而言(MIT,Cornell, UIUC, UT Austin, etc),如果你表示你对某个faculty很有兴趣并想了解他是不是有opening的话,一般faculty都是会很乐意回答的——甚至他们的主页上直接就有。我也遇到过一个对于学术以外的问题一概不回信的faculty——那你还可以问问他的学生,甚至可以问问其他的faculty。

关于prof这个问题上,很多人还担心的一件事是会不会因为自己目标明确,反而抹杀了被别的faculty看上的机会。说实在的,如果你对萝卜和坑的分析到位的话,这个可能性是非常小的。今年uw一共1100多个申请者,其他top10的学校也相当,top4估计还要翻一倍。难道你真的相信在你的strongpoint都不能打动committee的情况下,你会因为某些你自己都不confident的point拿到offer?

其他需要注意的一些杂项

= 如果一个学校有一个相当match的faculty,就可以准备把它放到选校list上了。

= 如果有match的faculty,尽量在你的application里面明确这一点。我所问过的所有prof(Stanford, Cornell, CMU, UIUC, UT Austin, UMD,
etc)都表示你应该在statement里面提到你对我的兴趣。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你的application有很大可能被这个faculty审到——如果你的application又正好是针对这个faculty写的话,效果会相当好。二是这样显示了youdo your homework。

= 不要在application里面exclusively的表示对某一个faculty感兴趣。这也是我问过的所有prof的意见。可以放一些同一area或者相关area的faculty,也可以防止上面所说的目标过于明确的问题。

= 我所了解的学校里面,Wisc和Stanford可能是少数不大适合这个strategy的学校。Wisc基本固定在中国几个比较好的学校招生,而且可能就按GPA排一下,这个算是相当localization的学校。Stanford既是committee制,又不分area审材料。但是这次给我interview的faculty是我SP里面提到的faculty之一,而我之前并没有陶瓷。如果target准的话,即使是committee权力很大的学校,也不会造成负面影响。

谈完了坑的问题,我们再讲一下萝卜。

了解你的竞争对手

申请实力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比如如果一个学校每年从thu录两个人,那么如果今年的申请者和去年的申请者水平没有相当离谱的差距的话,那个学校可能还是要在thu录两个人。
一般来说,和你产生竞争关系的有

同一个推荐人推荐的申请者

现在已经有不少同学能够拿到所谓的牛推了。但是我认为,牛推最关键的一点是你在你的推荐人的心目中是什么位置。据我所知,一所top的学校几乎不可能录取一个以上由同一推荐人推荐的申请者——除非那些申请者还有其他的亮点。那么,如果你不是你推荐人心目中的no.1,你就几乎不可能去你的推荐人能推荐到的最好的学校。今年的一个例子是某个比较牛的推荐人的熟人推,他今年就推了两个人,一个是UCLA一个是UMass。那么,如果你不是那个人心目中的no.1,就算你的推荐人能推UCLA,也不会推你。另外,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学校喜欢直接联系你的推荐人了,我知道的有toronto,austin,cmu等等。那么,如果你的推荐人在第一时刻想要推荐的人不是你的话,你申请top school的希望就会小很多。

同一个学校的申请者

这个不用多说,大家都明白。最好能够了解到其他申请者的背景、申请的area、选校名单和陶瓷名单等等。

其他学校同一area的申请者

对于top school外,除了申请传统的考虑之外,thu以外的学校基本上会形成跨学校的竞争。最好能够了解到一些和你level差不多且尤其是申请同一area的申请者的背景选校名单和陶瓷名单等等。

在你掌握了不少坑和其他萝卜的信息之后,大家心里对于自己的定位已经差不多了,也能进行一个比较中规中矩的申请了。但是,如果只到这一步就结束的话,我也不会写这个总结了。在做完这些准备工作之后,我们终于可以开始八卦一下各种突破申请的方法了。

胡侃CS top school申请(四)——剑走偏锋

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于一亩三分地论坛

解决了萝卜和坑这两个收集信息的问题之后,我们终于可以在最后八卦一些比较进阶的话题了。我在这里只提一些我知道的经过实践的成功的方法。但是top学校的申请基本上全是个案,请大家不要盲目模仿。

接下来的一些方法基本上按照准备时间从少到多来排列。当然,花费的时间越多越能从根本上改变你的申请实力。

设计你的research interest

这可能是申请后期最为行之有效的方法了。Research interest对于申请相当关键。它决定了你target的faculty和你的竞争者。一个好的research interest需要(1) 符合你自身的背景且突出你的strong point (2) 有一定数量的target faculty (3) 避开实力强劲的竞争者。

设计research interest基本上是一个caseby case的问题。我举自己的例子给大家参考一下,请勿盲目模仿。

我的研究背景和大部分打酱油的同学差不多,跟着实验室混了几个小project。我主要的project有两个,一个是IR方向,一个是CV方向,而且都没有很好的成果。这个问题一直让我很头痛。第一,因为这两个方向都是强者云集,我无论申请哪一个都会挂得相当惨烈。第二,同时作过IR和CV的faculty比较少。如果两个方向都申请,会没有focus,如果只申请一个,会浪费掉为数不多的科研经历。

但是一个project可以从很多个角度来理解。我花了两周时间考虑这个问题,最后既没有申请IR,也没有申请CV,而是申请的probabilistic graphical models。

为什么这样设计research interest?第一,我的两个project都是用的probabilistic graphical model的方法。第二,由于我的research interest是一个methodology,可以同时target研究methodology和研究运用这个methodology的faculty。第三,我的推荐人从某种角度而言,可以和这个领域有关——当然,这需要和推荐人预先沟通好。第四,我避开了那群我一PK就挂的专业IR/CV申请者。

一个好的research interest会为你的申请加分不少,但是这个的改变程度有些时候会相当有限。比如说要是我一个project是CV一个是OS,那我也没辙了。

争取你的推荐人

主要是给有牛推的同学。

首先要和你的推荐人有很好的沟通。比如说让他给你提选校名单——这些很可能是他有关系的学校,推荐一些同一领域的faculty——这些很可能是他认识的faculty,让他知道你的背景准备申请什么学校什么方向想跟哪个prof——这些很可能会成为他写信时的参考。

另外一个更重要的问题是争取成为你推荐人心目中的no.1。其实国外很多faculty对于undergrad的要求很低,美国本土进top4的undergrad甚至都不是人人有publication。所以,成为所谓牛人心目中的no.1并不是不可能的事情——你只需要和同一个lab的undergrad竞争。至于怎样争取这种技术性问题就不讲了。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并不是你的推荐人把信交掉之后你的申请就和他没关系了。1point3acres.com/bbs前面说过了,现在很多学校会直接电话推荐人问意见。请利用好交掉材料之后的时间。

争取你的学长学姐

学长学姐是一个很重要的资源,而不仅仅是信息来源。比如,很多学校的学生会帮助committee审材料,甚至一些committee里面本来就有学生——比如wisc和明年的berkeley。另外,某些faculty在录取同一个学校的学生时,会听取从该学校毕业的学生的意见——一个例子是今年cs top 10学校有一个本来不在short list上的学生,通过学长帮忙争取拿到了offer。还有就是和现在已经在国外的学长合作——比如今年thu有个学生就和MIT的学长合作过文章。

套磁

关于套磁这个我实在是没什么经验,因为我自己research背景比较弱,人又比较酱油,所以没有套。不过现在所谓的套磁很多其实只是和faculty套近乎罢了。

我只举两个比较进阶的例子。一个是某通过邮件套磁MIT某prof的,在套磁的过程中解决了那个prof提出的一个open problem。另外一个是直接飞到美国当面套磁的,也是MIT的prof,面谈了三个小时直接拿下——这个人的背景相当普通,属于没套过肯定直接被扔垃圾桶的类型。

所以说,套磁也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简单。

在有名的lab工作

在一个好的lab工作是提升一个undergrad科研实力最可行的方法——当然,总有能突破环境限制的牛人存在。

国内除了几个零星的学校实验室之外——thu的几个,南大周志华等等,最集中的一个地方就是MSRA了。现在进MSRA也比较容易了,undergrad做的工作一般也不难,要选好mentor——比如今年有直接被mentor推到UIUC的。虽然很多人讲最好拿manager的letter。这个大家自己权衡一下你推荐人的nb程度和你在你的推荐人心目中的分量吧。

另外越来越多的申请者也开始有在国外学校的lab工作的经验了,不管是交流还是自己申请还是实验室之间的友好关系,总之抓住机会,并且再回来之后尽量keep in touch。

发表rank 1 conference的short paper

说实在的,在不入流的期刊/会议上发表一个第n作者的文章根本没什么意义。对于一个从来不在这些地方发文章的professor而言,不管你是SCI还是EI,那就是一未经认证的random期刊/会议。所以说,发文章最好发在top conference上。

但是,在rank1 conference上发表regular paper对于普通学生来讲是比较困难的——当然,用处有限的第n作者文除外。一个可以考虑的shortcut是发表rank1 conference的short paper——一定要争取一作。一般rank1 conference都有一些short paper的session,比如说demo阿,workshop paper阿,abstract阿,student paper阿之类的。对于一个正常的申请top20的申请者,如果有三个月的时间,发一篇rank1的short paper是基本上没问题的——至少对于诸如WWW,KDD,SIGIR,IJCAI,NIPS,ICDE之类的是可行的,COLT阿SODA阿之类的可能目标太高了一些。

这种级别的paper对于top10-20的学校基本有效,往上走的话看情况了。

念一个master做跳板

需要奖学金的话,这方面比较方便的选择有香港的几个大学,加拿大的几个大学。比如今年一个横扫的master学生就是thu->cuhk。另外一个选择是在国内念master,但是大部分时间在MSRA那边做事。

不需要奖学金的话,选择范围就是大很多了。

还有就是拿到奖学金的PhD拿到master之后transfer,这个我就不了解了。

本科transfer

如果可以承担自费的话,这绝对是最容易最方便的方法了。一般来说,中国比较好的学校中比较好的学生,transfer到wisc,gatech, uiuc, cornell, cmu是基本没有问题的——绝对比你graduate申请容易很多。我甚至听说过一些背景正常只考了toefl就拿到CStop学校的学生。而从这些学校毕业,无论是工作还是继续念graduate school,都比国内背景的学生有太多优势。和自费master相比,我绝对推荐自费transfer。

但是如果想要奖学金的话,那基本就比申请同级别的PhD要难。全奖基本不可能——当然XOI金牌除外。

至于如何transfer这种技术性问题这里就不讲了。

基本上上面就是我所听说过的比较有效但可能又并不算特别常规的方法。但是路是人走出来的,我相信在以后,中国的申请者的申请道路将会呈现更多多元化的局面。另辟蹊径也算是中国学生在无奈之下,解决的竞争压力过大这一问题的一条可行之路了。

我的申请文章系列终于完结了,多谢阅读~

声明:本文转载自 一亩三分地 ,版权归原站所有。

Tags :

留下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