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辈之路(5) 刘鹏专访

受访者:刘鹏 (@北冥乘海生

很高兴刘鹏老师能接受我爱计算机的采访,本期采访将会放到“前辈之路”系列里。值得一提的是,本期采访特别征集了热心网友的若干问题,小编也是不由自主地感叹网友的有才哈。

(0) 请简单介绍下自己的从业经历。

大家好,我就是江湖人称的“大数据仁波切” 刘鹏。获得清华博士学位后,在微软亚洲研究院从事人工智能相关的研究;后参与创建雅虎北京研究院并出任高级科学家;后陆续担任MediaV首席科学家、360商业产品首席架构师等职务。我的主要工作就是“大数据与商业化”,也在去年出版了该领域的第一本著作《计算广告》。

(1) 你对VR应用前景怎么看,目前看似乎就看A片更爽了(小编:这尺度让人惊讶哈,不过是大家的心声)。

一开始就是这个问题,充分反映了小编你的趣味。VR的应用前景当然不错,不过好像就是看A片用吧?而且得是比较短的A片,时间长了不行,戴那玩意儿累得慌。前些日子不是有个美国军事专家分析过这事儿么,现有VR技术造成的眩晕感是原理性问题,如果这一点能得到解决,这项技术就能在更多场景迅速普及。

(2) 为什么你会写《计算广告》这本书,写书过程中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主要有两个原因吧,一是这个领域确实没有人系统性地整理过,而我做过的数据和广告类产品不少,有些经验和心得,所以当仁不让;二是前些年这个领域大忽悠太多了,随便捡起个名词来就有人演绎成BP去找钱烧着玩儿。我觉得自己有义务把正确的概念和方法论告诉市场,以正本清源。

(3) 你之前在微软、雅虎等研究院工作,是什么促使了你后来加入到国内工业界工作?

多年前有人能采访我,问我为什么毕业选择了MSRA工作,我的答案很真实:因为我只拿到这一个offer。于是后面的采访就略显尴尬。这次我的答案也很真实:外企混不下去了啊,雅虎的搜索都送给微软了,当然只好投奔国内公司了。不过,回过头来看,我接受的最系统、最扎实的科学与工程能力训练,仍然来自于中国互联网黄埔军校MSRA。而我在数据与广告方面的认识高度与专业知识,则主要是受益于雅虎Labs几位这方面世界级的专家。

(4) 问一个粗俗的问题,深度学习会不会一统机器学习?(小编:好吧,这问题怎么粗俗了)

一定会的!一方面,深度学习解决实用问题的能力确实在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它的外延会越来越大。比方说近来NLP里有个Word2Vec方法,其实用到的神经网络不是深层的,按说不算深度学习,可能大家都把这个也归到深度学习了。总之,在中国热的概念有吞噬一切的能力,因此我坚信深度学习会一统机器学习界。“不是老人变坏了,而是坏人变老了。” 至于为什么这个问题粗俗,我相信大家懂得。

(5) 近来你在公众号上发表了一系列业内非主流的声音,甚至是影响别人饭碗的负能量。是出于什么原因?哗众取宠还是另有目的?

哗众取宠当然是我的终极目的,但是现在还远远达不到。我写什么样的内容,原则很简单:首先是我自己的独立真实思考,这样才有意思,才不拾人牙慧;其次是对整个市场的健康发展有利。至于是否让某个人或某个企业不爽,我就管不了那么多了。从最早的“广告技术公司十大装逼姿势”,到“大数据教的起源”,再到近来的“精准汽车广告真的能带来销售线索么?别逗了”,可以非常负责任地说,我经过了充分的调查和采风。

当然,实际上我的内容也有很多以建设性的成分为主,比如“移动广告原生化和程序化的阶段性矛盾”、“手机内置女老板自拍,是什么经济学原理?”、“除了卖身BAT,广告公司还能从哪里获得数据?”等,都是在认真地讨论具体的问题,也有我们自己的观点和方案。不过说来也奇怪,虽然这些文章的阅读量也不错,大家还是只记住了我们公众号的负能量特色,那就干脆宣传这个好了。

(6) 近来微博和微信上出现了很多“以传播技术为名”的账号,你自己喜欢和不喜欢的能举几个例子么,你对这些账号的长远发展有何建议?

有一些大数据教捋叶派人士,以东搬西抄为主要创作方式,这样的账号我最讨厌。连原创能力都没有,能传播什么技术?你以为你买的书是送快递的写的么?当然具体例子我一下举不出来,因为我从不关注别人的公众账号。对这些账号,就用不着长远发展建议了,关了就得了,还是洗洗睡更有社会价值。

(7) 听说你上学时候对传统艺术如相声、京剧很感兴趣,你觉得这些爱好对你工作和研究有何影响?

不是上学的时候,现在也如此。从生活习惯上来说,我基本是一个活四零后:我不会开车、没有西装、没看过好莱坞电影(除了几部动画片)、不听流行歌曲、平时基本穿布鞋。从爱好上来说呢,主要是一些旧社会的糟粕文化,比如京戏啊、曲艺啊,总之是一些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淘汰的调调儿吧!当然,还是底层劳动人民的那些爱好。影响当然有正面也有负面。由于跟同业者缺乏兴趣上的共鸣,所以我不爱社交,几个人坐一块儿没事光扒拉米饭有啥意思。但是呢,因为原来喜欢戏,我在公众场合的表现欲还可以。也就是说,你让我讲大家听我乐意,没事瞎聊天我就没兴趣。是不是挺自我的?还有一点,由于喜欢这些糟粕,这些在今天一分钱都创造不了的东西,我对于价值的认识与当下很多人不同,我从不认为钱是衡量价值的唯一标准。这是一种恶俗之极的观点,是无知和愚昧的总纲领。任你是多大的行业领袖宣传这个,遇上了我也照拍你不误。

(8)《计算广告》出版后影响很大,几乎成了从业者的标配。那么回头再看这本书,你自己觉得有哪些不满意的地方?另外八卦下,会像电视剧一样,出续集么?

不满意的地方太多了,主要还是一些关键点写得不够明晰,所依很多人看了我的书还要来问我怎么做,这让我略有一点挫败感,我也在考虑补充一些什么样的后续服务。另外就是这个领域变太快,我几年前订的写作提纲,虽然写的过程中一直在调整,可从定稿到现在一年多的时间,市场又有了很多新产品,新方法。我现在正在整理这些问题,确实准备出第二版。第二版主要会重点突出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移动营销产品生态;二是深度学习的领域应用。回头有可能搞一个众筹玩玩,有兴趣的读者可以保持关注。

(9) 做IT的码农为什么喜欢自称屌丝?为什么喜欢搞基,你怎么看?

你out了,我们现在都自称码畜了。搞基这事儿有什么可不明白的,你去互联网公司看看,一共才有几个妹子啊?因地制宜嘛,搞什么不是搞,干脆就搞基,这还支持了祖国的计划生育工作。

(10) 现在刚毕业的计算机博士生都能拿到上百万的薪水,这个正常吗?

你肯定是嫉妒了。这事儿怎么看呢,好比股票的价格,是其背后价值和市场供需共同决定的结果。
一个计算机博士生能创造的价值是多大呢?这个我也算不出来,但是确实感觉是被资本抬高了。
抬高的原因还是需求旺盛,所以存在就是合理的。不过,市场热度发生变化以后,我觉得很多岗位很难保持现在的高薪。

(11) 现在玩微博、微信很容易就能实现人人都是自媒体,那么这些自媒体账号要想盈利的话,从计算广告的角度来讲,你有何建议?

自媒体的变现与媒体是根本不同的。媒体变现的是流量和数据,而自媒体主要变现的应该是IP属性。IP属性的变现,恰恰无法用现有的计算广告一些很好地解决,这是个有趣的研究方向。我的核心建议,就是自媒体不要寄希望于加个广告代码就能挣什么钱,这是南辕北辙的思路。不过,对大多数人而言,做自媒体首先是为了好玩吧,如果一定要盯着赚钱,那这事儿会变的很无聊。

写在后面:还有网友提出的一些问题由于受访者之前曾谈到过就在此不一一回答了,如:“广告会一直是互联网行业盈利的主流手段么,有没可能有其他更牛掰的盈利方式?”,“ 计算广告非常依赖数据,但中小公司收集全面数据困难重重,你有何建议?”等等。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去刘鹏老师的“计算广告”号里参考相关的文章。

 

Report Story
Tags :

留下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