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之父 :张小龙
本文收集网上流传的几篇关于微信之父张小龙的新闻报道,来源华夏网。
华中科大走出的“独孤大侠”
记者康鹏 丁雯 盛夏的广州中山大道,阳光热辣,车水马龙。马路的一侧,伫立着一幢外观最普通不过的楼房。蓝色的玻璃外墙,外形中规中矩。 这幢挂着“南方通信大厦”牌子的楼房,是腾讯的广州研发中心,QQ邮箱、QQ手机管家、QQ通讯录……这里诞生过不少用户数量级过亿的产品。其中最耀眼的,莫过于被称为腾讯“船票”的微信。 想要见到“微信之父”张小龙并不容易。本报记者致电腾讯的公关部门,对方答复:微信正处于成长期,需要埋头做事。 记者又多次通过邮件、短信、微博留言等方式直接联系张小龙,也未见回音。无奈之下,只好直接杀到广州,几次在大楼附近蹲守,但无功而返。 大学时爱到塘里钓虾 “他人很聪明,一进学校就拿了奖学金。”张小龙的室友、睡在他上铺四年的张惕远告诉本报记者。张惕远如今在他和张小龙一起学习过的华中科大电信系里任教。 1987年,18岁的张小龙从湖南考入华中工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前身)电信系,住在东六舍2楼最东头的一间宿舍里。这是一栋典型苏式建筑,一间宿舍住6个人。 “原来这边很荒凉,宿舍外面是个水塘,我们没事的时候,爱到池塘里钓虾。”张惕远介绍,如今东6栋的东头,已成了一个别墅区。 张小龙和他的同学们,没事的时候喜欢到学校南大门外面看看录像,踢足球,“他踢足球很厉害的”。 电信系退休教授向勋贤对张小龙的印象也是“专注,不爱说话,喜欢捣鼓电脑”。 向勋贤是张小龙的研究生导师,也是湖南洞口的老乡。电信系有几台当时还比较罕见的电脑,张小龙经常整天坐在电脑前。向教授曾经发明过一个“肿瘤诊断仪”,张小龙帮他编写过仪器的数据库。 “他是我们之中最早学习C语言的人,当时C语言还刚刚诞生。”张惕远回忆,除了软件之外,张小龙对硬件也很在行,曾花大价钱买了一本香港出版的《无线电技术》,和同学们一起做电子线路测试,并参加多个比赛。“如果他后来没有做软件,而从事硬件的话,也会很厉害”。 与雷军失之交臂 1994年张小龙研究生毕业后,到广州一家软件公司做程序员。 3年后,他用业余时间写出的免费共享邮件客户端软件Foxmail,3年之内积累200万用户。 “好几年我都习惯于晚上写程序,白天睡觉,写Foxmail也没有一分钱的收益,能坚持下来全靠兴趣支撑。”2000年,在Foxmail以1200万元的价格被一个叫博大的公司收购以后,张小龙曾对当时《中国青年报》的记者陈迎炜说。这中间,张小龙还从公司辞职,一度成为“游民”。 张小龙以一人之力开发出的软件,足可与一家公司相媲美。张小龙位列全国10大程序员,有人夸张形容,只要你在北京海淀黄庄的路口大喊一声“我是张小龙”,一定会有一群人找你签名。 Foxmail的收购案,涉及的另外一个人物——雷军。雷军和张小龙同岁,两人同年到武汉上大学,一个在华工,一个在武大。 1998年的一天,照着Foxmail软件留下的地址,刚出任金山软件CEO的雷军给张小龙发了一封邮件,谈论的是Foxmail的漏洞。张小龙很快回复,两人通上电话,雷军问张小龙,愿不愿意把Foxmail卖给金山,张小龙出价:15万。此时,Foxmail的维护让他越来越不堪重负,内心焦虑,想一卖了之,然后去美国。 据《第一财经日报》披露,雷军当时忙于联想注资的事,心无旁骛,金山的谈判人员认为Foxmail金山自己也能做。两年后,Foxmail卖给了博大,价格是1200万。张小龙也成了博大的技术负责人。 很难想象,如果当时雷军将张小龙收入帐下,对今天会是什么影响。比微信出道更早的同类手机应用米聊,也许就会因少了一个强大的对手而大出风头。 博大后来被腾讯所收购,张小龙的Foxmail团队,也变身QQ邮箱团队。 “独孤求败”式产品经理 跟张小龙接触过的人,对他的印象几乎都是“淡定”、“平静”。江西师大一位曾到微信团队面试的学生“盗盗”形容,张小龙说话语速较为平缓,基本上在一个声线上,但是当聊到他热爱的话题的时候,他的眼神里就开始闪烁着自信。 而在一些记者和业内人士的笔下,在办公室爱穿T恤拖鞋、烟不离手的张小龙,身上混合着哲人智慧和文艺气息。通过谈话,“盗盗”也觉察到,“张小龙应该是那种外表羞涩、内心躁动,在某一个小领域自信心爆棚、期待影响很多人,却不轻易拿出来卖弄的‘闷骚男’。他还具备另外一个品质——完美主义”。 在前腾讯博客频道副总监、网络名人“和菜头”的笔下,张小龙是个“沉默得像谜一样”的文艺青年,颇有几分“独孤求败”的意象:他喜欢摇滚乐,喜欢迈克尔·杰克逊、许巍、汪峰和崔健,常在深夜里听一支瑞典的名为Kent的乐队。他喜欢蓝莲花的歌词,就去找许巍把版权买下来。微信的首屏,是一个星球的背景下,一个男孩的身影。有人解读,这象征着“孤独”。 张小龙曾回应,人们可能放大了他的文艺形象。 2012年7月24日,张小龙在腾讯内部办了一个长达8小时的讲座,讲解他的产品观,据说这是他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公开演讲。 他指出,一个亿级用户的产品经理,无需做到透彻思考人性和产品的所有方面,但需要在极端现实主义和极端理想主义之间取得平衡。做产品力求简单美,要满足用户“贪嗔痴”。 “我所说的,都是错的。”张小龙的公开课以一句谜样的句子结束。 上周在北京举行的腾讯开发者大会,最火爆的就是微信分会场,只能容纳300人的会场,据说有上千人报名。不过张小龙也没有出现在现场。 “他上一次回武汉,是在2011年的国庆节,到过我家里,不知道下次什么时候会过来。”向勋贤教授告诉记者。 张小龙简历 1987年考入华中工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前身)电信系 1994年硕士毕业,到广州从事软件工作 1997年1月,发布FoxMail1.0beta(英文版) 2000年4月,以1200万元的价格把Foxmail卖给博大公司,并任公司副总裁 2005年3月,腾讯收购Foxmail软件,张小龙加盟腾讯,担任广州研发部总经理,全面负责并带领QQ邮箱团队 2010年11月,腾讯微信立项,由张小龙负责 2013年1月,微信用户突破3亿 揭秘腾讯微信团队 一群爱通宵的IT“矿工” 记者丁雯 “他们喜欢在黑夜里通宵开发,此时寂寥无人,适合集中精力。程序员三五成群,在工作区过道上低声讨论,有的就地做俯卧撑以提振精神。有人把他们称为‘矿工’,因为他们总是在黑暗里工作,而他们以这称号为傲。”网上有人这样形容传说中的微信团队。 200人的团队 技术人员占多数 微信团队被描述成全天候的手机开发者,而它的内部成员却认为自己很普通。 “我们和其他产品团队的设置差不多。”一位成员告诉记者,微信团队一共有200多人,包括研发、测试、产品、设计、市场等小组。 在这个团队里,技术人员占了绝大部分,他们从事前台开发、后台开发、测试等工作,共有超过150人,而产品和设计人员都在20名左右。 每天下午到晚上,是这个团队最为繁忙的时候。“下午状态就紧张起来,有时会忙到晚上,也需要加班”。虽然忙碌,周末依然是休息日,各个组里的战友们也会组织活动、聚餐。 “微信之父”张小龙是团队的绝对灵魂人物,尽管他已是腾讯公司的副总裁,但依然每天都会到办公室,关心工作进展情况,偶尔也会和大家一起搞搞活动。 大楼里的这个团队年轻、有想法,但在外界看来,依然云山雾罩充满神秘。据不完全统计,从2011年1月21日微信1.0测试版推出到今天,微信团队开展的市场活动屈指可数,不到10场。 “Q二代”,无须考核 马化腾曾透露,腾讯内部曾有三款类似微信的产品,最终张小龙胜出。 微信团队在腾讯公司内部,可看作“特区”,没有绩效考核指标,微信团队也因此保持着相对超然的状态。马化腾显然相当看重微信,业界也普遍认为它是腾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船票”。 随着5.0版本推出时间的临近,微信也将开启商业化的大门。内部人士透露,市场团队正在和不同机构探索商业合作模式,比如航班微信值机,银行微信客服等,“外界上门寻求合作,我们通常会在一起讨论对方需要配合什么,需要做出哪些功能,微信能实现什么,再通过双方共同努力实现”。 几天前召开的2013年腾讯合作伙伴大会上,腾讯总裁刘炽平宣布,微信WeChat海外用户已超7000万。微信在海外的突飞猛进,也使其成为腾讯海外推广团队的关注对象。“现在基本整个海外推广团队都着重在微信上”,腾讯内部人士表示。 微信国际化是腾讯强势“走出去”的重要一步,也成为其对外推广的核心。不过,海外团队并不在广州研发中心,而是位于两小时左右车程的深圳腾讯总部。海外团队会通过网络、电话甚至直接到广州与产品团队进行沟通。 “微信就只有一个版本,但会根据不同国家用户做细微调整。”一位技术人员告诉记者,比如有的国家的用户希望用facebook账号登录。 年初,外界热火朝天地讨论“微信会不会收费”的问题时,处于风暴中心的微信团队却兀自淡定:“我们只专心做好产品。” 增加支付功能 走入商业化 微信即将推出5.0版本 本报讯(记者康鹏)微信即将推出5.0版本,目前正在内测。近日业界人士爆料称,5.0将增加支付功能,对公众账号进行分类,并大幅改进“扫一扫”、“摇一摇”的功能,“5.0发布,将开启微信商业化的闸门”。 7月3日召开的腾讯开发者大会上,微信产品助理总经理曾鸣透露,微信5.0将确定推出支付功能。业内人士评价,支付功能正式打通了微信通往电商和O2O(线上线下打通)的大门。 将来不必打开浏览器,就可以直接在微信里完成购物和支付。这样一来,微信将借助公众账号,变身电商平台。 另有人士发布评测称,微信5.0拥有街景扫描功能,只需要把手机摄像头对准附近的建筑,微信即自动调用街景地图,识别出所在地的名称和主要建筑布局,这里面有很大的商业想象空间。 微信支付,将剑指支付宝。有人士称,微信支付的应用场景比支付宝更多样,或有可能抢占其份额。目前支付宝占据了50%以上的份额,而微信支付的后台——财付通只占据10%上下。 九成以上的企业账号都把微信当作广告宣传和客户维护的渠道,有很多店家在门口摆个二维码,扫一下就给打折。事实上,店家可通过让用户扫描二维码,使其订阅自己的公众账号,与其保持互动,并定时推送信息。 据悉,微信5.0公众账号分为订阅号和企业号,企业号每天只能发一条信息。 有人士分析,这对微信而言是一种保护,“如果用户每天都被不同的商家信息困扰,很快就会抛弃微信,微信需要在社交和商业之间作一个小心的平衡,才能作为一个平台走得更远”。 来源:长江日报 转自:新华网 |
留下你的评论